城乡融合发展是提升中国经济协调性和空间的重要手段。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政策机制,各地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了区域协同发展和高效集聚,促进了城乡居民的共同繁荣。

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策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只有实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明确提到,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在此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尤为突出。以深中通道为例,开通首月车流量超300万车次,日均约10万车次,大大便利了“家住中山,深圳上班”的通勤生活。
浙江嵊州市也在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推进城乡饮水同标、同质、同服务,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透视中国经济半年报,可见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提升,上半年区域协调发展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了实效,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显著完善了区域发展格局。
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全国经济协调性和空间的重要手段。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优化政策机制,各地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例如,粤港澳大湾区的深中通道项目显著改善了区域内的交通便捷性,推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浙江嵊州市的供排水一体化工程则进一步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区域间资源的流通与共享,还提升了城乡居民的幸福感。
然而,城乡融合发展也面临挑战。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保护乡村特色、避免“千城一面”,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各地在推进城乡融合时,需在政策设计上做到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特色和居民需求。此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发展。
总的来说,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释放内需潜能的关键所在。下好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展望未来,各地区各部门应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开辟中国经济发展的广阔新空间。